課程名稱: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變遷 |
1. 課程介紹 本課程旨在介紹全球遭遇之環境問題和解決的對策,以闡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關連性和重要性,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育觀念。21世紀為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容易從電視、網路與名嘴等直接接收到資訊來源,而且不容易評斷資訊正確性。尤其是目前最夯的議題外星人、地球上不解之迷、全球暖化迷思與綠色能源發展的願景等,應給予大學生正確的觀念與理解科學素養的訓練。本課程旨在介紹全球遭遇之環境問題和解決的對策,以闡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關連性和重要性,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育觀念。以豐富的視聽教材授課,課間穿插特定議題的討論,引導同學如何蒐集相關資料,加深同學對自然環境的瞭解。應用學校教學平台之教學軟體,同時將生活節能學習精神納入課程中,學期中安排一次綠色大學課程參訪本校綠能設施與汙水處理系統,讓同學體驗學習。課程中與圖書館合作,將教資訊素養納入教學中,以提昇同學相關的資訊能力與素養。
|
環境保護是地球公民共同的承擔 無論是溫室效應、節能減碳、非核家園、酸雨危害、水澇限水,只要是環境議題,都是全球的「顯學」。於2005年2月16日起強制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至2009年2月,全球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2012年12月在卡達召開的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此協議內容延長至2020年。本協議的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因為全球氣候的異常,不只台灣,世界各地都飽受災變之苦。姑且不論簽署各國的執行成效如何,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環境議題,是不爭的事實。
|
在台灣,自莫拉克風災造成國土巨大衝擊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台灣真相」。根據中研院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教授預測,台灣環境的三大危機是: 1. 地球溫度每增加一度,台灣雨量將增加一倍。 2. 海平面每上升六公尺,台灣將失去11%的土地,是全球第一批氣候難民。 3. 台灣無法承受極端雨量的衝擊,水庫有潰壩危機。 換言之,人口密度全球第二、國土脆弱全球前十名的台灣,正面臨了生活、生存的考驗,且無所遁逃。
|
系所 | 通識教育中心 | 2年級 | 課號/班別 | GE0205A /丙 | |
---|---|---|---|---|---|
科目中文名稱 | 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變遷 | 2學分 | 每週授課時數 | 2 小時 | |
科目英文名稱 | Human Activity and Change of Earth Environment | 必修 | 任課老師 | 劉興昌 | |
已選人數 | 50 | 人數上限 | 65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說明時間 |
---|---|---|
E502 | 405 | 星期4 [第5節課] 1:00Pm~1:50Pm |
E502 | 406 | 星期4 [第6節課] 1:55Pm~2:45Pm |
系核心能力 | ||
A.語言文字與溝通能力 | 10% |
|
B.歷史智識與歷史思維 | 10% | |
C.文化與美學素養 | 10% | |
D.思考與判斷能力 | 20% | |
E.公民素養與社會責任 | 15% | |
F.社會關懷與實踐力 | 15% | |
G.科技與生態素養 | 20% |
一、教學目標 | 本課程旨在介紹全球遭遇之環境問題和解決的對策,以闡述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關連性和重要性,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育觀念。 The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s have been the most concerned topics since 20th centur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lobal changes 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are introduced in this clas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
---|---|
二、先修科目 | 無No need of pre-courses |
三、教科書 | |
書名: | 自編教材 |
作者: | |
出版書局: | |
出版日期: | |
書號: | |
四、講義位址 | http://www.cyu.edu.tw/ge/sec_sub/sub1/class-2.ht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禁止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
五、中英文專有名詞 | 1.地球Earth 2.熱帶雨林 Rain Forest 3.大氣Atmosphere 4.海洋Ocean 5.環境Environment 6.地震Earthquake 7.颱風Typhoon 8.污染Polluted 9. 人口population 10.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11.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12.臭氧層破洞Ozone Hole 13.酸雨Acid rain 14.海嘯Tsunami 15.地層下陷Land subsidence 16.土石流Landslide 17.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18. 太陽能Solar Energy 19.災害 Disaster 20.政策Policy |
六、評量方式 | 期中考(口頭報告)25%,期末考(書面報告)25%,資訊素養10%,綠色大學10%,平時成績30% |
課程核心單元 | 教學內容 | 週次 | 教學策略 | 評量方式 | ||||||||
課堂講授 | 小組教學 | 實驗習作 | 校外教學 | 其他 | 學習參與 | 作業 | 報告討論 | 測驗評量 | 其他 | |||
簡介 | 簡介課程內容與分組 | 第1周 | V | V | V | V | V | |||||
環境問題 | 地球四大環境 | 第2周 | V | V | V | |||||||
環境問題 | 地球四大環境 | 第3周 | V | V | V | |||||||
環境問題 | 地球四大環境 | 第4周 | V | V | V | |||||||
資訊素養 | 資訊素養圖書館教學 | 第5周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人口與經濟成長 | 人口成長,都市化 | 第6周 | V | V | V | V | ||||||
綠色大學 | 綠色大學戶外教學 | 第7周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能源 | 地球能源 | 第8周 | V | V | V | V | ||||||
期中考 | 期中簡報 | 第9周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國際政策 | 國際科學家與政府政策 | 第10周 | V | V | V | V | ||||||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與溫室效應 | 第11周 | V | V | V | V | ||||||
全球暖化 | 全球暖化危機 | 第12周 | V | V | V | V | ||||||
酸雨 | 酸雨的成因與影響 | 第13周 | V | V | V | V | ||||||
臭氧 | 臭氧成的破壞與危機 | 第14周 | V | V | V | V | ||||||
自然保育 | 全球環境變遷與對策 | 第15周 | V | V | V | V | ||||||
自然災害 | 風災水災地震與坡地災害 | 第16周 | V | V | V | V | ||||||
小組活動 | 小組教學活動 | 第17周 | V | V | V | V | V | V | ||||
期末考 | 期末評量 | 第18周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