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的奇幻旅程
課程計畫說明
教育部「102-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補助
【課群計畫說明】
本課群計劃--小水滴的奇幻旅程,是由本校通識課程「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變遷」、「數位文化與創意文學」以及「寓言與繪本」三者組合而成。目的是希望將我們對各類環境議題的關注,借鏡寓言故事的寫作策略,透過不同的媒介,如短片、繪本、數位影像等方式表達。倘若作品成熟,終極目標是成為學校周邊各小學中、高年的環境教育教材,發揮大學的社區關懷功能。
4環境保護是地球公民共同的承擔 無論是溫室效應、節能減碳、非核家園、酸雨危害、水澇限水,只要是環境議題,都是全球的「顯學」。於2005年2月16日起強制生效的《京都議定書》(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條款)。至2009年2月,全球共有183個國家通過了該條約。2012年12月在卡達召開的第1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此協議內容延長至2020年。本協議的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因為全球氣候的異常。」不只台灣,世界各地都飽受災變之苦。姑且不論簽署各國的執行成效如何,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環境議題,是不爭的事實。
在台灣,自莫拉克風災造成國土巨大衝擊後,我們「不得不面對」台灣的真相。根據中研院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教授預測,台灣環境的三大危機是: 地球溫度每增加一度,台灣雨量將增加一倍。 海平面每上升六公尺,台灣將失去11%的土地,是全球第一批氣候難民。 台灣無法承受極端雨量的衝擊,水庫有潰壩危機。 換言之,人口密度全球第二、國土脆弱全球前十名的台灣,正面臨了生活、生存的考驗,且無所遁逃。
4環保概念故事化是責任的分擔 一群關心台灣環境的民間企業出資,給了我們〈正負2度C--台灣不得不面對的真相〉,讓每一個人理解台灣、地球的處境。而我們將課程組合起來的思考則是:如果我們將故事化的環保概念製成影像或圖畫,傳遞給小學生,向下紮根,也是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分擔。
為此,我們組合了本校三門通識課,分別是:
1. 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變遷 本課程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群的必修課程,旨在關懷全球遭遇的環境問題與解決對策。本課程在計畫中扮演的是「議題導入」的角色,希望透過科學素養--環境議題的討論與反思,針對環境保護、能源開發、人口成長、天然災變等細項,讓學生參與環境議題討論。
2. 寓言與繪本 本課程是通識選修課程一般類,以自我省察、人際互動、社會關懷為次第,期能達到全人的教育目標。本課程在課群間扮演的是「故事手法」的角色,希望將自然議題故事化、寓言化,透過不同的表達媒體,傳遞給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讓環保觀念向下紮根。
3. 「數位文化與創意文學」 本課程屬通識選修課程一般類,結合文學創作與數位科技,並觀察數位媒體的發展趨勢。本課程在課群間扮演的是「媒介形式」的角色,期能透過數位技術之學習與系統化訓練,創作富有深度意義的童話故事或文學作品,並且充分整合電腦、網路介面輔助下之多媒體效果,讓學生得以實際應用數位科技之無比威力於文學藝術創作之上。
我們取材自史明輝導演的短片〈小水滴的奇幻旅程〉做為課群主題,希望以地球恆定不變的水資源--「小水滴」為敘事視角,以它穿越過去、未來的特性,將其所見所聞,展現我們對環境的關懷。
【寓言與繪本--課程計畫說明】
在高度升學的教育體制下,面對著茫然不知為何而學的技職生,身為第一線的教師,我常自問:「如果不是每一個人都受得起「國家棟樑」的期許,那該如何讓這群孩子成為熱愛工作、腳踏實地螺絲釘?如果學生對文字閱讀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那麼勢必得換個方式重新與學生聯結。」於是開發了「寓言與繪本」的課程。
寓言是藉由故事或圖畫,表達思想感情與哲理智慧的一種文學形式,同時也具備勸諭諷刺的功能。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的,使用嘴巴的機會勝過耳。因此本課程設計,不只希望善用我們的嘴巴敘事,更希望透過耳朵傾聽、心靈感受等,以全付感官諦聽生命流動的聲音。
針對科技大學的特色,對於實務、現今社會應該有更深刻的掌握。環境議題是當今最重要的顯學。加上本校以防災、綠色、環保為校園特色,因此本課程以「環境」為課題,除了關心自然以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情緒辨識」、「反思寫作」等方法,讓學習者了解:只要心存良善,就足以改變世界。
4課程目標
本課程討論與閱讀並重,透過不同主題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討論文字或圖畫的絃外之音。
為了展現對環境的關懷與省思,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認知環境問題,這即是「公共性」。課程進行間,我們強調同儕討論、共學的重要性,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這是「自主性」。由分組討論、各自意見的表達,嘗試讓學生理解觀點背後的源由,希望學生包容、接納並尊重「異見」。此稱為「多樣性」
本課群的終極目標是希望作品足以成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環保教材,因此希望將環境議題故事化、寓言化,透過不同的表達媒體,讓觀念向下紮根。基於此,本課程可以具有的公民基本能力是:
1. 科學素養--環境議題的反思 透過繪本的閱讀,讓學生參與環境議題討論。具體目標是:認知各項環境議題形成的原因,及其對我們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省察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討論面對環境的方式與態度。
2. 媒體素養--繪本成為傳播媒介 相較於數位影像、FLASH動畫的普遍,「繪本」常常被界定為兒童讀物而忽略。因此本課程具體目標是:理解繪本是一種表現形式且深具技巧,能嘗試創作繪本傳達理念。
3. 美學素養--領受力的提升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透過不同的事件、圖片、議題中,自問:如果是我,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惟有察覺自己的感受,才能體會別人的情緒。因此本課程具體目標是:能在各種假設/真實的情境中精準辨識感受。能針對自己的感受進行分析、理解與批判。將自己的感受推擴至他人,進而產生關懷、同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