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8 圖文 / Prague CJC

等待出發

看著底片,感受當時溫度與陽光,甚至溫馨與淒冷

影像的年代,每個人每天都在接觸不同影像,只是接受的過程是否對自己有意義而永遠難忘而已?

家裡有許多旅遊的影像(不完全是書籍),包括攝影集、旅遊書籍雜誌、報章雜誌、甚至CD封面,這其中還不包括無法存取而留在腦中的電影、電視影片、Discovery頻道節目、國家地理雜誌、MTV、廣告影像。

接觸冰冷的相機已有不算短的歲月,平常的工作也脫離不了相機、底片,因此與相機的關係是密切而且深富感情。拍照久了,不太敢推薦自己的照片,害怕與人雷同、害怕毫無創新、害怕…,於是我只能說【布拉格影像】只是發表我旅遊的心情與觀景窗的世界;因此也就不用在意是否張張精彩,是否經典之作,畢竟這只是我的旅遊觀察。

也就因此,在整個發表過程中,希望大家把布拉格影像當成只是電影的片段畫面,或許它只是個開始、也許是毫不經意的中段,更也許是沒有結果的結局;如果你有咖啡與動人音樂,就伴隨著影像與短暫抽離,悄悄地離開台灣。

多年來家中擺著許多膠卷與底片,如果要精確且立即找到我要的照片可能不容易,但是每張底片的畫面卻都深刻烙印在我的眼前,甚至看著底片,立即回到拍照的場景,感受到當時溫度與陽光,甚至溫馨或是淒冷。

這一個星期我經過翻箱倒櫃把底片、文字重新整理,赫然發現竟然已經發表超過一萬二千字、近百張的影像,心中竟然難以置信。我沒有仔細訴諸長篇文字,主要是原因是「懶」,平常工作就是就是要寫稿,所以休息時完全沒有任何誘因讓我重拾影像當天的感覺;然而卻因為有個新的環境,只好逼迫自己去成就一些文字。


說實在的,出國,已經成為每年的行程,也是生活的一部份;每到一個國度前,習慣再三檢視出發前的攝影器材與足量的底片,並且熟讀資料與上網了解當地天氣與景觀,因此每當抵達目的地前,事實上我已從不少資料中去得知當地的景物,也就因此讓我更從容去架構我的影像世界。

家裡的世界地理雜、國外新聞年鑑黏貼有我的無數標籤,因此各國景象對我而言並不陌生,而到每到一個城市,逛書店、買攝影集更是必定行程,這也補充對地理、人文、歷史的另類觀點。

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捕捉影像,早出晚歸全靠光影而定,而凌晨五點起床與凌晨二點入夢更是相當「正常」的事情。

在旅遊過程中會遇到視覺的瓶頸,假如二十天的行程,在旅行的前幾天是屬於視覺新鮮期,各種新鮮事物都會進入眼底,但隨著時間拉長,視覺出現慣性的疲憊,於是自己所看、所聞,會不斷和前幾天的視覺概念對抗,按下快門的頻率就逐漸減低,甚至會興起「沒有什麼」的念頭。

然而「常保新鮮感」是我捕捉光影的看法,在旅遊過程中,我不斷和自己對話,不要吝嗇去按下快門,因為短暫的視覺厭倦,可能會造成日後的遺憾,畢竟我們永遠無法沖印腦海的印象,有就因此我很少後悔透掉什麼鏡頭,只要我去過……

至於「拍什麼」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習慣在畫面上出現我要的空景,因此等待就變得無可避免,甚至多少摻雜運氣。其實有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導演,去導出自己所要的畫面;而它與電影的不同是,電影的攝影可以更輕易安排演員的走位、佈景的搭配與光影的精緻化,而對「旅遊導演者」而言,這似乎有點奢求,唯一的方式就是「等待」。

國內出版旅遊的影像的人不多,大家都以旅遊的角度去介紹異地,只可惜的是太過美化國外,也許會造成心情的落差,畢竟旅遊過程必須要面對的,除了風景,還包括人的相處與氣候陰晴等因素,因此帶本文學書籍將有助於拍攝時的心情。

我的影像只是定位在私人膠卷呈現,期盼有一絲絲不同於旅遊攝影(如果真的能夠的話),又多了一點新聞報導式的觀察,拼湊出不同溫度的「布拉格影像」。



 攝影:Prague CJC 美術設計:Niko
 (c) 2000 China Time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你有作品要發表?本站資料內容有誤?你要提供新資訊?歡迎利用 Email 與我們聯繫。
本網頁著作權屬各創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