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布拉格旅遊文學》所推出的第一篇長篇文字,為了補充喜愛讀者的歷史背景,我也翻譯拉脫維亞官方網站(英文版)的資料,提供歷史回顧。
變調的赤色 1.
故事的場景發生在距離俄羅斯邊境不到80公里的小鎮.....
故事的場景發生在距離俄羅斯邊境不到80公里的小鎮.....
當飛機從台灣出發經香港轉到瑞士蘇黎世機場時,剛好是瑞士清晨六點;隨即而來並非出境,而是繼續在轉機室內等待到下午一點,搭乘瑞士航空繼續轉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
對於這個北方國家,印象約略只停留在舊蘇聯底下所統治的波羅地海三小國,然而這個在西元前九世紀就有人類居住的地表,卻只有在蘇聯統治下讓人浮現印象。長期與俄國世仇,在一連串的殺戮下,終於在1991年8月宣佈獨立,如今卻以波羅地海三小國的瑞士自居。而我們的開拔,只是為了去探訪剛締結姊妹市的巴維市。
里加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巴維市(Balvu)為巴維省的首城,位處整個國家最東邊,緊臨俄羅斯,我還是那句老話,如果不是締結姊妹市,我可能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這個城鎮。
飛機緩緩降落在里加機場,機場規模狹小,沒有空橋,機場沒有太多飛機停泊,視覺空盪的令人懷疑是一趟「下放之旅」。海關人員知道我們是為了探訪姊妹市而遠從台灣而來,似乎親切讓我們禮遇通關,閒聊下留著鬍子的海關說,他剛從美國返國,知道台灣的處境,但他認為大陸人民對台灣富庶的嚮往,就像拉脫維亞人民對於美國的嚮往一般,這席話令人突然昂首闊步起來,也不得不佩服這個海關人員的世界觀,這比起講到台灣只會禮貌性寒暄、又似懂非懂的西方人士而言,令人相當激賞。
出了里加機場,好客的巴維市長親自接待,並且以大型巴士載我們繼續轉往數百公里外、車程四個小時的巴維市。車子沿途經過里加市,麥當勞的招牌映入眼簾,空曠的地表佇立偌大的麥當勞叔叔的坐姿;曾幾何時,麥當勞的入侵已經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共黨鐵幕的評量指標,只是入侵拉脫維亞,比起當年入侵莫斯科的震撼力小得太多。
我很難去形容去第一眼看到拉脫維亞的感覺,如果精確的說,整個城市像極了未開發的森林城市,樹木高聳、道路筆直,人煙稀少,除了在首都里加的附近道路外,或許數公里才有幾戶人家,而樹木參天似乎是唯一的特色,農場般的原野風光與看似樵夫的男人伐木砍柴,驀然間令人感受到掉進另一個世界,而往後的幾個小時,景觀變化不大,更無所謂令人眼睛一亮;即使我們的巴士行走在拉脫維亞的國道,仍然像極了森林的遊園專車;前方,沒有盡頭.......
途中,好客的主人在每經過一個多小時後,就停泊在路旁的草地上野餐,伏特加酒、起士、黑硬的麵包、烤雞肉擺在三千CC的厚重汽車後蓋上,就這樣大口喝酒野餐起來,這種原始的招待賓客方式,對我而言的確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冷硬的麵包雖然沒有特別的味道,倒是散步在綠草盎然、青青河岸旁是件相當愜意的事情;望著筆直的路,前後沒有盡頭,開始有點被遺棄的感覺,而這時才真正感受到離開擁擠台灣,享受一向喜歡的心靈淒冷。
乾飲濃烈伏特加似乎不合台灣人的味覺,然而酒精濃度六十,對北方人而言似乎只是「飲料」,一杯一杯的伏特加酒從未從他們的唇齒間脫離。如果身體殘弱是無法忍受拉國人民在酒過三巡後的拍肩、握手,那種似乎要擰斷手掌的熱情,讓人從心底感受到無比的熱情,有如伏特加......
車輛緩緩進入巴維市,時間晚間八點,天色竟然毫無墨黑,透過市長解說,才知道當天(6月23日)是全年日照最長的一天,真正天色漆黑是凌晨十二點,而天亮的時刻是清晨四點,也難怪沿途到處可見許多家庭在庭院燒起竹柴,煙火竄升,休憩烤肉,迎接新的季節的開始。
市長說,在往後連續三、四天的慶祝活動中,大家將徹夜狂歡,截至清晨六點結束,如果晚上大家有空,他將帶大家參加城鎮上的Party.......
|